新闻资讯
- 19170714815
- 19170714815
- yaoqin@chunsound.com
-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工业园区镜山综合园区食品大道1号
如何通过频响曲线看耳机的音质好坏?
来源:http://www.jxqsdz.com/hyzx/114.html 发表时间:2021-12-02

这是目前最新的头戴式耳机主观音质/听感预测公式。其中,SD代表被测耳机曲线与目标曲线偏差的标准差;AS是一个和耳机曲线与目标曲线偏差的对数几率回归有关的值。而加权系数由大量统计样本和机器学习得出。
我在这里解释一下,音质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很玄的词汇,很多人所谓的音质其实就是他的主观听感,并不是耳机和真实的声音的偏差,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听过参考级的音乐回放。所以才会有主观音质这种奇葩概念,也可以理解为听感或者好不好听,不过这样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更有意义。
我们再看这张图。


其中,黑色数字代表人们通过盲听给出的耳机主观评价分数。绿色曲线为哈曼曲线(在这里我不探讨哈曼曲线的效果,这个绿色曲线你也可以理解为任何目标曲线),蓝色曲线为主观评价时落在对应评分区间的所有耳机频响的平均值,而不是单独特指某个耳机,实际上可以代表这一整类的耳机,因为有着相似频响的耳机都落在了对应的区间内。红色曲线代表着蓝色曲线和绿色曲线的偏差值。黑色虚线代表着红色偏差值的回归曲线。
我们再回来看这个公式。


耳机听感/主观音质的预测分数与SD和AS值都有关系。SD代表着耳机曲线和目标曲线的偏差,这个很好理解。而对于AS值,由上面的黑色曲线我们可以大致看出,这是一个代表着耳机频响曲线与目标曲线的整体偏移趋势的值。并且是对数回归。所以100Hz~1kHz所占的权重和1kHz~10kHz是一样的。这和人的听觉系统也是相吻合的,其实以我的调音经验,人最敏感的频段大概在200~300Hz,而稍微过大范围应该在200~800Hz,这和等响曲线是无关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量统计结果表明,人对头戴式耳机的主观音质/听感的评价,在50Hz以下和10kHz以上有着不确定性,或者说是弱相关。所以,这个公式中只计算50Hz~10kHz的采样点。而这个公式相比于2017年的版本已经有了简化,反而最终的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变高了,这从侧面说明,引入过多的变量反而会降低评价系统的可信度。
也就是说,像图中的“fair”这样的曲线,明明1kHz~10kHz这一段是非常贴合目标曲线的,但一方面由于50Hz~500Hz的偏差较大,另一方面因为50Hz~500Hz的凸起导致曲线整体倾斜的程度偏离目标曲线。所以用公式预测出的评分会偏低,这与人的主观听感一致,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看我之前的200元以下耳机测评,基本上那个测评里的所有入耳式耳机的频响曲线都是这个趋势。如果是训练有素的听音者,很容易听出这个频段的瑕疵,而对于一般消费者,很多时候就变成了混沌的听感不好。而传统的1kHz拟合,这样的耳机高频表现应该是完美的,但实际上有可能会主观上高频也会有问题,这就是和整个耳机曲线的偏移有关。这其实和心理声学中的掩蔽效应也很吻合,就是即便耳机在高频处的曲线不发生任何变化,只改变低频的频响依旧会影响人对高频的主观判断,这是人耳听觉系统的一个特点。
一个响亮的纯音很容易就把另一个频率更高的纯音给掩蔽掉。当然,对于音乐信号而言,这种掩蔽效应会更复杂。
目前这种预测算法的可信度约为95%。但并不代表主观评价就没有意义,实际上即便这是目前可信度最高的算法,其结果仍然在一定范围内浮动,训练有素的听音者的主观评价可以更准确的对耳机进行评价。